• 首页
  • 一分钟赛车微信群公众号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一分钟赛车微信群公众号 > 新闻动态 > 控制国政大权的晋国“六卿”的首席为什么会是“中军将”?

    控制国政大权的晋国“六卿”的首席为什么会是“中军将”?

    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3:52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    在春秋历史中,熟悉晋国的人大多知道,它作为当时的第一霸主,却始终受到一个致命隐患的困扰——卿大夫专权。特别是在“六卿”格局形成之后,这个问题几乎没有解决的可能,最终演变成了“三家分晋”。有趣的是,晋国“六卿”的首领并不是“相”,而是“中军将”。这是为什么呢?下面我来用浅显的方式说一说。

    在西周时期,大诸侯的军队编制通常是“三军”,晋国一开始也遵循这个制度。但到了春秋初期,晋国发生了长时间的“曲沃代翼”事件:小宗曲沃逐渐取代了晋国的大宗,这种破坏周礼的行为自然惹怒了周天子。虽然天子最终不得不承认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,但为了削弱晋国实力,只允许晋国维持“一军”的规模。

    军队只有一军,严重限制了晋国对外发展的野心。但曲沃武公为了稳定政局,只能暂时接受。等到晋武公去世,他的继任者晋献公扩充了军力,恢复为“上下两军”。晋献公亲自掌握上军,而太子申生则统率下军。不过,因晚年的“骊姬之乱”,下军的实际权力被夺走,落到了卿大夫的手中。

    展开剩余59%

    晋文公继位后,面对争霸的需求,他打破了周天子的旧规,将军队扩大为“上、中、下三军”。在这套编制中,中军的地位最高,上军居次,下军最弱。著名的城濮之战中,晋文公正是凭借这三军合力,打败楚国,从而确立了霸主地位。

    然而,晋文公在设立三军时做了两点妥协:第一,他放弃了亲自掌握军权,而是把兵权交给三军的将佐(中军将、中军佐、上军将、上军佐、下军将、下军佐);第二,这些三军将佐不仅是军中最高统帅,同时还兼任晋国的执政上卿,也就是朝廷中的宰相。这样一来,他们既握军权,又掌政事,地位显得尤为重要。

    在晋文公和晋襄公时期,国君还能决定三军将佐的人选。但从晋灵公开始,国君对人事的控制力越来越弱,三军将佐的任免逐渐由各卿大夫家族合议决定。到这时,晋国的实际大权已被卿大夫掌控,国君名义上还在位,实权却不断旁落,卿大夫专权的格局就此固定,直至“三家分晋”才画上句号。

    所以,晋国的六个三军将佐合称“六卿”。其中,中军统帅“中军将”因地位最高,自然成为六卿的首领,也是晋国政权中最重要的执政者。换句话说,晋国的军政大权,最终集中在“中军将”这一职位上。

    发布于:天津市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

    相关资讯